醫藥企業會計信息檢查結果公示
近日,財政部發布了第四十號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,公告中稱: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》,針對人民群眾長期反映的藥價虛高頑疾,財政部會同國家醫保局于2019年對77家醫藥企業實施會計信息質量檢查。檢查聚焦醫藥產品成本費用結構,摸清了藥價虛高成因,震懾了醫藥企業帶金銷售、哄抬藥價等違規行為,保障了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等重大改革的順利推進。財政部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》第四十二條規定,對財政部有關監管局檢查的19家醫藥企業作出行政處罰。
檢查的19家醫療企業存在的問題,實際暴露了很多其他企業也存在的虛開發票列支成本的共性問題,這些直接違反法律法規的問題,表面上來看,是少繳稅多列成本費用的問題;從深層次來看,企業的管理出現了問題;從審計的角度來看,企業的內控出現重大問題,企業不誠信,影響對企業風險評估的判斷;從股東角度來看,侵犯了小股東的利益;從國家角度來看,侵蝕了國家的稅收利益;從行業角度來看,擾亂了公平競爭的醫藥市場;從長遠來看,影響了企業的持續經營;從更高的層次來看,企業的價值觀出現了問題,企業作為一個獨立的營利性組織,其擔負的社會責任更加重要。我們認為,企業的價值在于為社會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并收取合理的報酬,這些報酬主要分三塊來分配,首先是分配給直接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職工(工資、社保、醫保、教育、工會、福利等),其次是國家的稅收,最后是股東的收益,不能本末倒置。
下面是19家違規企業的具體操作方法和共性問題,需要我們在審計工作中給予必要的關注。
1、通過購買機票行程單列支費用,涉嫌偷稅。很多個人乘坐飛機是用于個人消費,不需要報銷。因為很多機票代理公司、旅游服務公司、航空公司存在很多未打印的機票行程單。這些機票行程單就被部分企業看中,買過來列支費用報銷,套取現金。但這些機票行程單的個人信息既非企業員工,也非給企業提供服務的人員;有些企業支付專家講課費、評審費、點評費,專家不愿意提供身份信息扣繳個稅,企業也通過購買機票行程單形式報銷。
2、虛列差旅費津貼來套取資金,用于支付醫藥營銷領域不合規費用。有些大型醫藥企業在員工沒有實際出差(即無城市間交通費、住宿費)的情況下,列支差旅費津貼在企業所得稅扣除,同時套取資金也不涉及個人所得稅。
3、偽造門診收費票據入賬,套取資金,涉嫌偷稅。部分企業以服務商提供的門診收費票據入賬,實際這些收據是有些服務商可以偽造的收據,和醫療機構實際票據號一樣,但金額、內容和公章都不一樣。
4、通過勞務派遣公司編造勞務派遣費的方式涉嫌虛開和偷稅。這個問題一直也是稅務機關關注虛開的焦點。
5、通過虛開會議費、培訓費發票的形式入賬,涉嫌虛開和偷稅。雖然稅務機關要求會議費發票列支必須要有參會通知、會議簽到等資料,但有些企業仍然是通過偽造會議記錄來做。財政部檢查發現,很多會議的會場圖片、會議通知都是一模一樣的。
6、,銷售人員會通過外部購買各種過路過橋費發票,以私車公用的形式進行費用報銷,涉嫌偷稅。
7、部分企業購買假發票入賬,套取資金,涉嫌偷稅。
8、通過虛開辦公用品發票套取資金,涉嫌發票虛開和偷稅問題。
9、通過資金流轉的穿透式檢查,大額的營銷費領域制作費、咨詢費、廣告費、業務宣傳費的虛開問題嚴重。加大成本的同時,套取資金,用于支付醫藥營銷領域不合規費用,涉嫌偷稅。
我們一直堅信,從長遠來看,企業守法的成本是最小的。